医疗APP开发:医院门诊移动APP现状
发布时间:2019/7/3 17:00:17
1、医院门诊中患者用移动
医疗App主要由第三方研发
从移动医疗App研发主体的角度,可以将其分为:①医院自主研发;②第三方研发;③厂商免费为医院提供类似于平台的模式。在访谈中,笔者发现大多数医院所应用的App是由第三方进行研发或厂商免费为医院提供类似于平台的模式,仅有一所医院使用的是其自主研发的App。医院自主研发明显的优势在于针对性强、实用度高、可控性强,能够切合医院的需求。但是这种研发方式对专业技术要求高,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对App进行后期的运营、维护。此外,由于每所医院所应用的App的差异性,患者使用上需要下载多个客户端,对患者而言不方便,对医院而言,推广上难度加大。由第三方进行定制研发的优点在于省时省力,但在成本上要高于自主研发,并且需要医院与第三方进行密切沟通,紧密配合。而厂商免费为医院提供平台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无成本,省心省力省钱,也无需医院进行宣传,但这种免费的背后是数据的安全性没法保障,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可控性不强,而且由于同质化,医院的特色难以凸显。
2、功能单一,尚未形成一体化的应用服务
目前,移动医疗App主要可以提供医疗咨询、疾病查询、预约挂号、症状自查、就医信息、检验检查、药店信息、药品信息、健康咨询等功能。但在移动医疗App市场中,尚未将以上功能全部涵盖。从访谈结果看,所有的App均涵盖了预约挂号等功能,其中62.5%的移动医疗App有医院和医生介绍,37.5%有患者教育信息,25%包含就诊和检查报告推送,只有 12.5%涵盖了缴费和取药的功能。若按应用的阶段可以将移动医疗App的应用分为就诊前、就诊中、就诊后3个阶段。目前主要的功能集中于就诊前,如咨询、预约挂号、医院及医生简介等,而在就诊中(如缴费)以及就诊后(报告结果、医嘱及电子病历的查询、疾病管理等)应用较少,一体化的服务尚未形成。
3、应用人群偏年轻化,覆盖率不高
在年均门诊量 45~580万人次不等的三甲医院中,使用移动医疗App的患者不超过30%,且年龄普遍年轻化。从年龄分布上看,移动医疗用户主要集中在24~40岁,41岁以上用户医疗需求强烈,但并非主要使用群体。经济学人智库的报告显示:64% 的患者在未来有尝试使用移动医疗的意愿,另外有46% 的患者愿意对移动医疗知识进行普及。但目前而言,对于不习惯使用电子设备的用户,移动医疗App的普及仍存在障碍。为了促进患者使用移动医疗App进行就诊,医院主要通过网站、公众号以及院内海报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方式进行宣传,也有医院借助研发公司进行推广宣传,帮助患者免费下载APP,并赠送小礼品等。尽管如此,在应用普及率上依然过低,这与有些App界面操作繁琐、应用效果一般(如专家号票量少,或是与传统就诊方式相比,应用移动医疗App并未带来便捷等)以及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等有关。此外,由于移动医疗App的使用需要流畅的网络环境为前提,有访谈人员表示App在使用过程中,容易受到网络的限制,不畅通的网络环境也会阻碍其使用。
4、数据安全存在隐患
在患者隐私与数据安全方面,由于移动医疗这一医疗服务获取新方式以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,对网络以及信息技术存在高度的依赖性,当网络安全或技术安全受到攻击或威胁时,患者的个人信息以及就诊信息的安全将很难得到保障。数据的传递过程中,由于网络环境或是外部恶意干扰等因素,会导致数据异常及泄露等问题。目前,对于使用免费平台的医院,其对数据的安全性不可控。在访谈中,有25%的访谈人员表达了对患者隐私以及数据安全问题的担忧。可见,无论是对患者,还是医务工作者而言,数据的隐私、安全问题是关注的重点以及难点。
5、医务工作者对移动医疗App持支持态度
医务工作者对移动医疗App的认可以及支持有利于促进移动医疗的推广。总的来说,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对于移动医疗App的应用都是持支持的态度。移动医疗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,信息化的技术在门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应用,一方面能够简化就诊的流程,方便患者就医,提高患者的就医获得感,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服务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。受访的医院管理者预期移动医疗App将会覆盖门诊医疗的全流程,形成一体化的就诊体验。
对于医院移动医疗App的应用及发展,受访者提出医院首先需要转变原有医院信息化封闭的思维模式,打破信息孤岛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App建立一个医院、医生、患者时时无缝的沟通渠道。这种信息沟通渠道的建立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平台,医院的信息系统通过与外网的对接,实现医院对医院、医院对患者以及医生对患者的多项沟通及信息获取方式。